网络本身并没有错
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暴力也不乏其例,有些起因也许只是学生之间的斗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做过一个网络调查,发现每5名受访青少年中就有1人表示,自己遭到过网上人身攻击,包括在交友网站上被辱骂、嘲笑、公开“丑闻”和隐私等。这些网络暴力不但败坏校园风气,也让一些青少年产生“上网阴影”。更麻烦的是,受访者中只有8%的人在遭遇网络攻击后会告诉父母,选择跟老师说的人不到3%。在日本,也连续多年出现校园网络暴力事件。两年前,琦玉市立中学一名14岁的女生上吊自杀,她在遗书中写着“要复仇”,并列出了对其进行过网络攻击的同学名单。在日本,“某某女孩儿在援交”;“某某女孩儿有性病,大家注意不要被传染”等是对少女进行网络人身攻击的常用语。日本文部省公布的调查显示,2006年日本共发生网络人身攻击事件4883件,此后逐年增加1000多件。很多日本专家认为,这不过是“冰山一角”。日本全国网络心理健康管理协议会理事长安川雅史认为,有时被害者出于报复心理也会成为网络人身攻击的加害者,因此要对“被害者”进行心理治疗。
网络施暴者未必是受害者的同龄人。2006年,美国密苏里州的13岁少女梅尔因不堪网络人身攻击而自杀,警察最初锁定攻击她的言论大多来自一名自称“乔希•埃文斯”的男性,但经过调查却发现,这个“乔希•埃文斯”其实是位49岁的妇女,她还唆使自己的雇员对梅尔进行网上攻击,而起因仅仅是梅尔与自己的女儿“断交”,她要帮女儿出口气。
针对这些网络暴力,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专家罗尔夫•诺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还是“网络社会化发展”造成的,比如最近10年从网络论坛、网络聊天工具、网络视频到博客、微博等,网络社会化的每一步发展,都会使网上人身攻击行为更易实施。他认为,网络人身攻击屡禁不止,除了网络信息流动快,难监管外,还有一些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分析其中原因,帮助解决。比如,一些格调不高的媒体有时也给网络人身攻击推波助澜。像发行量欧洲第一的德国小报《图片报》,甚至还设立了一个网络曝光的栏目,一些读者为获得500欧元到1000欧元的奖金,不惜将原恋人隐私曝光。为此,《图片报》也屡屡受到控告。
有人怪罪是科技进步让人类变得更为龌龊,通过网络进行一种“伤害他人的消遣”。美国萨拉劳伦斯学院研究美国文化的尼古拉斯•米尔斯教授认为,网络世界有很大一部分现在被用在了阴暗的东西上,比如说快速传播他人的尴尬、夸大他人的缺陷等等。但美国网络安全律师派瑞•阿夫泰伯不这么看,他认为,问题在于太多的人沉迷于网络的匿名特性而不可自拔。阿夫泰伯说:“我们用键盘打字时,会变得更大胆,因为不必直接跟别人的眼睛对视。如此一来,人们更容易释放出人性恶的一面,模糊了搞笑和残忍之间的界线。”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过去是名人的私生活会被人关注,成为被曝光的对象,现在网络发达了,任何一个人的隐私都可能成为被曝光的对象。过去是流言蜚语,口耳相传,传播非常有限,现在网络让各种流言蜚语和个人隐私以病毒式扩散,使个体的报复心或者阴暗心理发挥到了极致。他认为,人性本身就有恶的一面,人的本性没有变得更坏,是传播方式的越来越便捷,使人性中的恶暴露得越来越充分而已。反之,善的东西、好的东西在网络上传播也多了,快了,揭露阴暗的东西也容易了。如何善用网络,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现实的网络暴力问题和类似现象,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伦理学上的新问题,底线到底是什么?怎么样进行自我约束和自律?需要提高网民,或者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特别是网络道德水准,建立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礼仪。
19游戏网整理报道
上一篇:百年战争激活码
下一篇:《魔骑士》火爆公测珍稀生物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