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游戏网 > 业界动态>正文

时评:人言可畏 网络人身攻击成世界公害

来源:19游戏网编辑: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10-05-14

  知道现代社会“四大害”是什么吗?“丰田车的底盘,开发商的楼盘,股市的大盘,前男友的电脑硬盘”———这是某中国网民给出的答案。最后“一大害”指的是女性“私房照”被前男友挂到网上进行报复。这可不是中国互联网上的“专利”,类似事件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以至于有美国媒体感叹,难道我们进入了“网络人身攻击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活在别人轻敲键盘就给自己带来羞辱的危险之下”。无论是爱面子的东亚人,还是相对开放的欧美人,对此都感到有些无奈。一位华盛顿专家甚至悲观地建议:“让我们每周搜索一次自己的名字吧。”这个新麻烦正在考验着各国政府的网络监管智慧。

  “网络进入人身攻击时代?”

  在网络时代之前,男人被甩后为泄愤,可能会对着前女友的照片掷飞镖,但如今发泄的方式多种多样,网上报复就会轻易地使对方名声扫地。网络人身攻击作为一种网络暴力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泛滥已有10年左右,这与各种各样的即时聊天工具不断流行有很大关系。2002年底,《环球时报》记者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时,就听当地网吧的老板说,一名女中学生的不雅聊天内容被“情敌”发在校园的BBS论坛上,导致她被校方指责“道德败坏”,最终被迫转学。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0日以“网络时代,人身攻击的时代?”为题报道说:“在网络上羞辱别人变得如此简便和快捷,而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种威胁之下。以前只有社会名流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名誉,学习挽回脸面的技巧,但现在,这已成为一种大众需求。”在美国,在网络上对别人缺乏尊重的行为和现象称为“羞辱文化”。《华尔街日报》说,如今,名人被公开羞辱的速度之快也令人叹为观止,并理应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歌星惠特妮•休斯顿在4月的一场演出中表现欠佳,很多观众把用手机拍下的视频放到网上,对其进行羞辱。在过去,明星怯场的事不会流传得那么快。

  在实行网络实名制的韩国,网络人身攻击的现象同样十分严重。韩国演艺圈中的不少明星不堪忍受“流言蜚语”,选择了自杀的绝路。2008年10月2日,被喻为“永远的灰姑娘”的影星崔真实深受网络谣言困扰,在住所浴室利用绷带上吊自杀,终年39岁。4天之后,韩国变性艺人张彩苑也在参加SBS电视台某综艺节目后,受不了网络上恶意人身攻击的言论选择了自杀。韩国媒体曾议论说,网络诽谤一直都是众多艺人的天敌,恶性评论让不少人重度抑郁。

  除了针对影视明星和普通百姓的网络人身攻击,还有针对商业对手或政治对手的。今年年初,德国网络间流传一个有关奥迪车的视频。视频上显示一位驾驶奥迪车的男性坐在封闭的车内,打开发动机,并企图用塑料管将汽车废气通入车内自杀。结果直至油箱耗尽,自杀未果,这时视频打出一句广告词:“清洁柴油机技术,有利于环境,有利于您。”人们误以为这是奥迪汽车公司的广告,对此宣传手段骂声一片。奥迪公关部门立即出来澄清说,这部视频的制作手法和内容都与奥迪广告策略大相径庭,可能是有人要破坏奥迪形象。在中东国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身攻击受到绝大多数人的抵制,但对处于无序和缺乏管理的网络,人们感到更多的是无奈。据报道,在电影业比较发达的埃及,有的演员为了能早日成名,也在网上发布竞争对手的“坏信息”。跨国的网络人身攻击同样存在。2001年,巴勒斯坦政府网站被以色列黑客攻击,网页上全是“阿拉法特是恐怖分子”等标语和阿拉法特被妖魔化的画像。

  

  网络本身并没有错

  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暴力也不乏其例,有些起因也许只是学生之间的斗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做过一个网络调查,发现每5名受访青少年中就有1人表示,自己遭到过网上人身攻击,包括在交友网站上被辱骂、嘲笑、公开“丑闻”和隐私等。这些网络暴力不但败坏校园风气,也让一些青少年产生“上网阴影”。更麻烦的是,受访者中只有8%的人在遭遇网络攻击后会告诉父母,选择跟老师说的人不到3%。在日本,也连续多年出现校园网络暴力事件。两年前,琦玉市立中学一名14岁的女生上吊自杀,她在遗书中写着“要复仇”,并列出了对其进行过网络攻击的同学名单。在日本,“某某女孩儿在援交”;“某某女孩儿有性病,大家注意不要被传染”等是对少女进行网络人身攻击的常用语。日本文部省公布的调查显示,2006年日本共发生网络人身攻击事件4883件,此后逐年增加1000多件。很多日本专家认为,这不过是“冰山一角”。日本全国网络心理健康管理协议会理事长安川雅史认为,有时被害者出于报复心理也会成为网络人身攻击的加害者,因此要对“被害者”进行心理治疗。

  网络施暴者未必是受害者的同龄人。2006年,美国密苏里州的13岁少女梅尔因不堪网络人身攻击而自杀,警察最初锁定攻击她的言论大多来自一名自称“乔希•埃文斯”的男性,但经过调查却发现,这个“乔希•埃文斯”其实是位49岁的妇女,她还唆使自己的雇员对梅尔进行网上攻击,而起因仅仅是梅尔与自己的女儿“断交”,她要帮女儿出口气。

  针对这些网络暴力,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专家罗尔夫•诺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还是“网络社会化发展”造成的,比如最近10年从网络论坛、网络聊天工具、网络视频到博客、微博等,网络社会化的每一步发展,都会使网上人身攻击行为更易实施。他认为,网络人身攻击屡禁不止,除了网络信息流动快,难监管外,还有一些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分析其中原因,帮助解决。比如,一些格调不高的媒体有时也给网络人身攻击推波助澜。像发行量欧洲第一的德国小报《图片报》,甚至还设立了一个网络曝光的栏目,一些读者为获得500欧元到1000欧元的奖金,不惜将原恋人隐私曝光。为此,《图片报》也屡屡受到控告。

  有人怪罪是科技进步让人类变得更为龌龊,通过网络进行一种“伤害他人的消遣”。美国萨拉劳伦斯学院研究美国文化的尼古拉斯•米尔斯教授认为,网络世界有很大一部分现在被用在了阴暗的东西上,比如说快速传播他人的尴尬、夸大他人的缺陷等等。但美国网络安全律师派瑞•阿夫泰伯不这么看,他认为,问题在于太多的人沉迷于网络的匿名特性而不可自拔。阿夫泰伯说:“我们用键盘打字时,会变得更大胆,因为不必直接跟别人的眼睛对视。如此一来,人们更容易释放出人性恶的一面,模糊了搞笑和残忍之间的界线。”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过去是名人的私生活会被人关注,成为被曝光的对象,现在网络发达了,任何一个人的隐私都可能成为被曝光的对象。过去是流言蜚语,口耳相传,传播非常有限,现在网络让各种流言蜚语和个人隐私以病毒式扩散,使个体的报复心或者阴暗心理发挥到了极致。他认为,人性本身就有恶的一面,人的本性没有变得更坏,是传播方式的越来越便捷,使人性中的恶暴露得越来越充分而已。反之,善的东西、好的东西在网络上传播也多了,快了,揭露阴暗的东西也容易了。如何善用网络,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现实的网络暴力问题和类似现象,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伦理学上的新问题,底线到底是什么?怎么样进行自我约束和自律?需要提高网民,或者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特别是网络道德水准,建立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礼仪。

  

  减少网络暴力不能因噎废食

  中国信息化专家俞晓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网络已完全走进各国百姓的“市井生活”,随便一个普通的八卦新闻就能迅速传播开来,这使网络成为一些人发泄不满和攻击他人的便捷工具。他认为,随着博客、微博、twitter等社交网络工具的发展,人们想传播一个事情太容易了。由于在很多国家还没有完备的法律打击网络暴力,加上公民的自我约束不够,所以目前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他认为,网络应该给人们一个表达个人意见、发泄情绪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多样性,但要让网络健康发展,根本上还是加强法制管理、完善网络监管和呼吁网民自我约束。

  在崔真实自杀事件后,为预防以匿名方式在网络上攻击他人带来负面影响,韩国政府负责信息监管的“放送通信委员会”于2008年11月起执行“信息通信网法施行令修正案”,增加适用“限制性本人确认制”的网站。这个制度是指在门户网站等进行网上留言时,通过身份证确认本人的程序。起初,“限制性本人确认制”只适用于韩国日访问量超过20万人次的网络媒体和30万人次的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一年多来,韩国政府认为这项俗称为“崔真实法”的法令对营造健康的韩国网络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于是趁热打铁,今年4月1日又增加了46个实名制网站。目前,韩国需要实名登录的网站达到了167个,范围逐渐扩大到日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的网站。此外,该修正案还包括加强网上监控、向运营商征收罚款等内容。

  根据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的调查,在2500名的受访者中有71.2%的表示,网民应该对自己的网上言论负责;80%的受访者认为“信息通信网法施行令修正案”对防止诽谤留言有效果。反对“崔真实法”的人认为,网络恶意留言并没有明显消除,而且担心网络实名制会泄露个人隐私、限制言论自由。

  在德国学者罗尔夫•诺尔看来,互联网是用来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政府机构应该保护言论自由,但如果有些人用网络来侮辱、诋毁别人,应该像德国一样坚决抵制,不能因噎废食。从2005年开始,德国出现了一大批名为“我的教授”、“我的老师”、“我的邻居”的评分网站。这些网站可以随意对这些人评分,写评语,造成被评人的极度不满,有的高校教授还向法庭提出上诉。2008年5月,柏林“数据保护和信息自由”相关部门给“我的教授”网站开出罚单,罚款金额高达5万欧元。后因查明该网站创办者还是在校大学生,罚金最终减为2200欧元。处罚依据是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法第33条规定———当以网络等形式储存个人信息时必须告知当事人。2007年,德国联邦法院审理了一家旨在消除儿童色情片的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受网络人身攻击的案件,最后的裁决是,受攻击者不仅有权控告散布谣言者,而且也有权要求论坛经营者删除类似言论。

  对于网络人身攻击,日本还没有比较有效的防范措施,但网络上的被诬陷攻击者可以根据日本刑法第230条告对方名誉损害,还可根据民法第710条要求对方经济赔偿。针对校园内部的网络暴力,日本文部科学省最近开设了“网络人身攻击咨询热线”,并修改了中小学学生指导手册,首次写进将对网络人身攻击行为进行处罚的内容。还有学者表示,网络暴力也提醒人们要加强网络安全常识,不要轻易被人盗取个人资料。华盛顿一家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建议人们,每周至少搜索一次自己的名字,随时留心关于自己的网上言论,无论是在博客、论坛,还是在交友网站上。▲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19游戏网整理报道

猜你喜欢

国政通杨宝升:网游实名制应先实现真名制

-一路风雨一路歌——昱泉国际十年记忆

揭开网络交易得面纱——5173总部探秘

顶级办公环境上海腾讯大厦投进使用

地下城与勇士专用游戏手柄 你会用吗?

巫妖王之怒将于8月31日在中国大陆发布

研发调查:带您探访《绿色征途》初生地

隆重“网络迪斯尼”梦 分析详解

中国DOTA:走在荆棘密布的道路上(多图)

暴雪叫板微软 游戏网络平台之争愈演愈烈

相关新手卡
热门文章
一周热门文章

健康游戏忠告: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 2019 19yx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19yxw QQ:3618073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