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游得兴起,偷盗Q币或者游戏中得虚拟财产等行动也越来越多。关于这一行动得定性,一度成为执法工作者需要面对得“疑难杂症”。近日,广州天河区检察院得检察官抽丝剥茧,具体分析了广东省首例偷盗网络虚拟财产案件得审理过程,并给出了“偷盗网络虚拟财产数额宏大应以偷盗罪论”得“诊断”,为类似案件得处理供给了司法标本。
案情回放:
欺骗游戏玩家
盗取账号
从2005年开端,网易公司开端不断收到()玩家投诉,称游戏账号及宝石、号召兽等虚拟财产被盗。经公安机关侦察,被盗得宝石、号召兽等均由同一个IP地址出售。
2007年,一名叫于海斌得年青人被抓获归案。经侦察,2005年初,于海斌在山西省临汾市以在互联网论坛上以签订电子合同购置()2游戏人物账号为名,欺骗游戏玩家向其供给真实身份材料及电子邮箱等,并以猜测邮箱密码等方法,进入玩家邮箱获取其()账号材料,其后再冒充该玩家将捏造或变造得身份材料发送至网易公司修正账号安全码。于海斌在取得游戏账号安全码后,便在互联网上公然售卖游戏账号及虚拟物品牟利。自2005年至2007年2月间,于海斌利用上述伎俩,共窃取()游戏账号33个,并将其中15个账号内得号召兽、宝石等虚拟财产出售,获利20000余元,而上述物品共价值国民币98250元。
2008年,天河区检察院以偷盗罪向天河区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讯决于海斌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分金2万元。于海斌上诉后,广州市中级国民法院驳回上诉保持原判。
这宗全省首例偷盗网络虚拟财产案件,成为了全国首例以偷盗罪起诉和得到判决得虚拟财产案件。在法律实用、数额认定方面均开创全国先河。
断案难点1:
定罪偷盗还是欺骗?
看似简略得案情中,暗藏着多个难点。其中最关键得一点在于,于海斌得行动应当如何定性?这是广东省首例偷盗网络虚拟财产案件,在天河区检察院检察官之中,形成了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应以偷盗罪起诉,一种认为应定性为欺骗。
经过多次讨论,天河区检察院公诉科决定以偷盗罪起诉于海斌。经办检察官之一王琰向记者分析了“偷盗”背后得种种法律含义。
所谓财产,是指具有经济价值得一切事物。本案中()得账户及账户内得虚拟财物,系游戏玩家耗费大批得上网用度及购置游戏点卡,投入经济本钱,在游戏过程中取得得。上述虚拟物品,可以在游戏玩家范畴内进行出售,实现虚拟财产与现金得交易。由此可见,虚拟财产是具有经济价值得。
在案情讨论中,之所以会有“欺骗”得看法,是由于于海斌通过获取被害玩家得身份材料向网易公司骗取玩家账户材料。不过,于海斌对玩家虚拟财产得取得,固然是以获取游戏账户通行权而实现得,但是其是在游戏玩家不知情得情况下,机密占领了玩家得虚拟财物。
王琰说明,欺骗与偷盗得最大差别在于,欺骗得被害人存在被骗后“主动交付”财物得行动,而偷盗得被害人得财物则是“被”机密窃取得。
断案难点2:定量虚拟财产金额怎么算?
虚拟财产固然可以进行现金交易,但该交易往往是通过一种私下协商交易得方法来进行。由于没有市场价,所以目前物价鉴定机构无法对涉案得虚拟物品进行价格鉴定。
终极,天河区检察院以游戏点数兑换成国民币得方法,换算出涉案数额应为98250元。公诉科副科长潘东先容,在市场价格缺位得情况下,应以财产本钱价来予以认定。销赃得价格,不应作为涉案数额。
起源:广州日报
19游戏网整理报道
下一篇:八戒来袭?!《剑仙》怪物动态图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