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悄然大火,引起强烈反响,著名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更是以其谐趣新颖的形式而广受喜爱。传统文化已经用另外一种形式进入大众的视线里,成为学生群体乃至大众不可不了解的必修课程。
课本教材是中小学生吸收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选取内容,加以收录,如《桃花源记》、《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等脍炙人口的教材名篇,是许多学生的经典记忆,是传统文化渗透的一大途径。但每个人大概都忘不了被“朗读并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不过,功能游戏《我的世界》正在用一种新的形式,利用游戏功能性自由开发性质完成课本内容场景还原,或许将为“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odeeeee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
《我的世界》变“课本的世界”,与传统文化发生化学反应
加强文化学习的记忆——古代文人绝对是中小学生的头号劲敌,他们才情纵横,出口成章,挥笔一写,同学们就得背到晕眩,传统文化变成了一种死记硬背。现在,用《我的世界》去构筑古诗词,在常规阅读背诵的形式之外,孩子们可以在游戏里去充分调动逻辑和想象,感官和情绪,利用游戏里的资源和元素,从色彩、场景结构、景观布局等方面多维思考,逐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这要比单纯的课本学习多了一丝有趣的意味,有利于深化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世界,里面的场景化描写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画面感十足,引人遐想。在《我的世界》里,孩子们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可以根据文字内容构建桃花源,巩固知识记忆;又能加入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实现想象拓展。作品完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辅助记忆,加深理解的过程。
作者:麦白作品:桃花源记
多维度全面体验文学场景——很多时候,单从文字层面上很难完全去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意义,有很多人都只能先通过大脑记忆积累素材,等到感知力越来越强,才能逐渐对所记忆的名篇名句有更深刻的理解。而现在,通过《我的世界》同步构筑文学场景,在视觉化的还原过程中,无论感官还是精神体验上都会明显增强,便于缩短传统文化的认知周期。
很多时候,通过脑中已经建立的场景去关联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的世界》还原课本内容,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这对于文学体验无疑收效甚大。想象在古诗《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远或近,或虚或实,利用《我的世界》进行不同光影,角度的构筑,在深度体验文学场景的同时,也扩宽了自己的思路。
作者:LocusAzzurro作品:庐山幻想 ~ Lushan Fantasia
引导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我的世界》的高自由度操作,决定了这款游戏具备了无限探索的乐趣,游戏本身的功能性将带给玩家一种自由的体验。这种体验如果和传统文化学习相结合,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方式。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具有感召力,只是当下较为缺少有趣生动的传播形式,使传统文化给人一种高高在上,深奥晦涩等不利于传播的刻板印象。其实传统文化是生动美好的,只有在人与文化之间形成完美互动,使每个人都充当传播者,并沉浸在莫大乐趣中,才能实现良性沟通,起到传播奇效。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孩子们使用符合他们年龄段的形式,通过《我的世界》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将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种有趣的形式。
创造的无限可能性,是《我的世界》令全球玩家无法自拔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里的创造者,通过获取和合成不同物品,高度还原现实世界里的建筑奇观和场景。这极度考验玩家的逻辑和想象力。对于家长而言,这款游戏可以让孩子寓教于乐,学习事半功倍。
极大的创造空间使《我的世界》的功能超过了游戏本身,还原课本知识便是其中的一大运用。将课本再创造,将知识场景化,将趣味的游戏与传统文化的学习结合,释放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文学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李白、读杜甫、读桃花源,读醉翁亭,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艺术想象。
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只能一本正经,不苟言笑。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呈现课本、诗词里的内容,让个人深入体验课本里的场景,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义和奥妙。现在都在提倡浸入式,场景式的教育教学;毫无疑问,从这个层面上,《我的世界》秉持“寓教于乐”的教育观念,利用课本神还原,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有着属于功能游戏的独到风采。
19游戏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