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DOTA2知名解说海涛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我对Dota2比赛OB的一点理解》,他表示目前DOTA2比赛中的OB位素质跟不上现在行业的发展速度,国内需要培养更多电子竞技产业的相关人才。
微博原文如下:
从我第一次解说Dota比赛到今天,赛事组织越来越严密,节目包装越来越华丽,但其实一场Dota比赛的基本组成方式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无非就是精彩的对阵双方,专业的现场解说,以及及时的OB画面。
前两者大家非常熟悉,而且无论是职业选手或者解说,这几年都有非常好的职业发展。但OB(Observer,也即观察者)这个十分重要、直接影响观众观看体验的职业的发展,却几乎停滞甚至倒退。
其实在我看来,一个好的OB在现场直播和视频制作中的的重要程度甚至比解说和选手都要更加重要。解说不好我可以静音,选手可以不顶级但基本可以有来有回,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场比赛如果OB完全切不到关键点,打团了还在看选手补刀,镜头一转全是尸体已躺团战已完,这样的比赛想必谁都看不下去。
早年的比赛其实往往OB的角色都是由解说亲自担任的,这样的好处是解说想说什么想看什么,自己就可以操控,往往一个人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整个比赛的组织和转播。
但随着电子竞技发展得越来越快,转播技术的更新,人员的充裕,同时学习韩国的先进经验,慢慢有很多比赛开始单独设置OB,而解说开始看着画面直接解说。这样做的原因我觉得无非有以下几点:1.避免解说打瞌睡的情况下OB漏人头。2.不需要单独为解说台配置一台电脑,精简线路。3.避免在直播出镜过程中主持解说需要操作电脑(保持画面协调好看)。4.可能出现部分解说员确实只会解说不会OB的情况,为了以防万一干脆统一第三方OB。5.别的TV这样做了,它们比我们强,而且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学!
可惜,目前国内仅就Dota项目而言,基本没有专职的OB人员,而就OB的专业程度而言,合格以上分数的不超过5人。经常看我直播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一直对自己的OB比较有信心,从直播的反馈情况来看我的OB应该还算可以,我本人也特别不喜欢第三方OB我解说的方式。国内目前比赛的第三方OB,都是随便找一个打过Dota的,而且基本没有天梯超过5000分的选手。分数不能代表一切,就像高考分数不一定能完全代表你的能力,但一定程度上,如果不超过5000分的解说或者OB,有很多细节一定会遗漏。一个好的OB一定不是靠不停观察小地图来判断哪里会出人头,而是靠自己对游戏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栗子,食尸鬼加冰魂小牛的三人路,,面对对面劣单的虚空假面,只要牛头不在,除非对面虚空自己犯蠢,不然这一路基本没危险,对面为了保护下路虚空,势必会在中路不停游走骚扰调动牛头,因此如果你担心下路出人头只要关注虚空方酱油和牛头的动向,就能知道虚空会不会有危险,配合观察头顶血条的减少速度,基本不可能漏掉虚空致死的人头。然后虚空在这个对线中一但到6,他的队友十有八九会TP劣势路2塔开雾帮他杀对面优势路大哥,因此留意好虚空的等级就可以猜到什么时候一定要切换下路看看。
再举个栗子,在有沙王的阵容里,中期团战OB一定要注意找沙王位置,而不是双方一些试探性的交换技能就让你激动不已,只有沙王那一记跳大能否成功才是团战最重要的信息。
再再举个栗子,很多第三方OB由于太关心人头,只关注画面上各方的血量,往往容易忽略掉一些关键性装备,而11分钟左右节奏英雄的跳刀,推塔英雄的梅肯,支配头盔英雄的远古野,边路树林抓TK的眼等等重要信息,其实是需要时刻关注的。
举这些简单的例子只是想告诉大家,要做好一个OB,必须要知道未来一段时间,在当前的阵容,等级,装备下,哪里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也即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换句话说,人头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许多OB为了避免“漏人头”,从来不给解说切那些重要信息点,而是不停的在各路切换也不管观众晕不晕,一打团战,永远把视角调到最高也不管观众看不看的清,这种心态其实很要不得。
另外就是配合的问题,解说有很多时候想看的东西OB不知道或者领会不到,解说频繁指挥OB有时候听起来也很奇怪…
最后我十分希望各个转播方能尽量把OB权还给解说,也希望所有解说能多锻炼自己的OB能力,让观众看到更多精彩的赛事,与大家共勉。
在回上海的高铁上,用手机码的字,如果有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啥的请见谅。
19游戏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