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entaQ老K、艾知
老友记本周日,我们将迎来IM对阵EDG的比赛,众所周知,IM的前身是EDG的二队EDE,2016年LSPL春季赛,EDE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打入LPL,并独立成为一个全新的俱乐部。作为升班马的他们,在夏季赛以较为出色的战绩在B组中上游站稳脚跟。
IM队内有多名在2015年在不同时期效力于EDG战队的队员。EDG队内曾经的搞事三杰——AJ、Meiko、爱萝莉。如今有两名都在IM效力。其中作为EDG“开朝元老”的爱萝莉更名为Mitty(新队新气象?)。
虽然非常期待明日的比赛中Mitty能与Clearlove能有一场正面的较量,但实际上IM教练在德杯时明确表示,队内的另一名打野阿伟与队伍磨合度更高,在联赛末期的关键阶段,队伍需要以成绩为主,以至于明日的比赛,我们很难看到Mitty与Clearlove的正面交锋。
中单方面, EDG与IM的四名中单更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2015年春季赛,发挥出色的EDG中单PawN因腰椎间盘突出进入治疗状态,EDG在夏季赛派上韩国外援Baeme,虽然Baeme在2015年下半年帮助队伍在北京德杯和武汉德杯获得冠军,但在比较重要的比赛时(比如2015世界总决赛)俱乐部仍然选择启用曾在春季赛有着亮眼表现的PawN选手。2015年末,Baeme转入EDE开始征战2016年LSPL春季赛。同一时间,EDG引入在韩国Kespa杯大放异彩的EVER战队的中单选手Athena,但事实上,Athena与Baeme似乎有着同样的命运——虽然春季赛Baeme与PawN是轮换上场。但最终的总决赛,PawN仍然是EDG首发中单。
在2016 LPL春季赛总决赛1个月前,EDG对外宣布引入了SKT训练生Scout。EDG的新中单Scout在夏季赛多场首发,并有着稳定的表现。值得一提的话,尽管到目前为止Scout夏季赛登场次数多于PawN,但PawN在德杯和第七周的LPL开始登场。
四名中单在过去和现在均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关系。当Athena和Baeme遇到Scout和PawN的任何一个,恐怕都会“老友相见,胜负必争”。
相比而言,IM上单AJ和EDG的上单Mouse虽然之前也都为EDG效力,但Mouse之前出现更多是以辅助位置。两人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渊源。
在一次德杯四强赛的赛后采访时,IM的教练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方式表示,“两支队伍已经没有联系,有一次EDG的老板在路上看到他时,都没有打招呼。”但事实上,两支相熟战队之间在LPL之上的首次交锋。就犹如一次耐人寻味的老友相会,让人颇为期待。
队伍风格EDG:团队主义者
打野稳住节奏的同时入侵野区,辅助大量布下入侵眼,使他们的地图控制率大幅领先对手,为一波强袭做基础,一旦得手,又可以增加反野和入侵眼,以此循环,中单以策应支援和牵制为主,找到机会就以一波强大兵力突袭,得手后顺势拿龙、反野、推塔,并且以低突袭频率、高突袭成功率为代表,力求一击致命,建立优势。这便是EDG的运营。
但本赛季随着EDG受伤病困扰所导致的人员调整,不能否认其运营能力有所减弱,并且团队的重心逐渐向ADC偏移,但EDG依然找到胜利的新姿势——以ADC为核心,团队至上。
下路为核
无论是从伤害占比,还是更加浅显的MVP次数,夏季赛的EDG将更多的团队重心放在了下路。不管是通过换线、视野保护,还是对双人路的抱团支援,唯一的目的就是变着法子让下路能够完美发育。Deft 20分钟参战率66.9%排所有ADC之首,队伍其他三人对双人路的支援占比均超过40%,他们也本赛季是唯一使用大嘴,打过纯粹“四保一”的队伍。
在“疯狂突袭,频繁入侵”渐渐成为打野主旋律的LPL,称得上“传奇打野”的诺言,则选择更多的策应支援,他全场支援24次,其中支援ADC占所有支援行动的25%,野辅联动率高达29.2%,为了能快速策应双人路。
EDG本赛季视野率仅有49%(第九),这与妹控更多的驻扎双人路保护羊驼发育不无关系,另外,与春季赛同期相比,妹控不论是突袭还是支援次数都有所减少,全场支援次数更是下降一倍之多。
诺言与妹控的“改变”,大概就是EDG选择力保羊驼发育所要付出的代价。
羊驼享有EDG全队23%的经济占比,比春季赛有所提升,这也证明了夏季赛队伍以羊驼为核心的战略,他没有让队友失望,承担起团队33.2%的伤害重任,分均伤害高达764.9点,伤害经济转化率更是高达174%,无可置疑地成为LPL第一AD Carry,“牧羊人”战术在其身上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支援如风
首先,EDG在20分钟前团战次数高达21次(第二),并且前期的团战成功率高达71.4%仅次于WE战队,加上团队平均20分钟参战率60.1%,换句话说,20分钟前几乎所有的小规模冲突,EDG都能做到很好的支援——反映在数据上即为EDG团队场均20分钟击杀7.09人排名第一,同时,团队场均20分钟助攻14.5个也位列榜首。
如EDG VS RNG 第三场,7分钟左右,当上中兵线远离己方防御塔时,上中通过传送赶路,对RNG双人路形成合围,建立优势,10分钟之后,同样通过双传送,化解了RNG的一波攻势。这场比赛几乎是EDG整个夏季赛的缩影——20分钟前,秉持能抱团则抱团的原则,通过1到2次不吝惜兵力地调度至双人路,确保突袭或支援的成功率,从而建立全队优势。对脆弱的双人路来说,这种背后一直有同伴的感觉,真好。
其次,EDG前期的抱团行动还为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塔数优势,他们场均20分钟塔数2.41座仅次于Snake与RNG,并且场均20分钟塔数差值0.68座排第二,不仅抱团推塔,还一同守塔,推塔多使得团队经济很好的弥补了离开线上所损失的金钱,压缩对手防线;同样的,守塔则确保团队的活动空间,保证兵线与视野不至于收缩。
但实际上EDG的不败战绩并非仅仅是下路的发挥出色,以及团队对于下路的信任。更多的是,他们对于机会的嗅觉,EDG会抓住大量对手露出的破绽,并给与致命的一击。
第二道保障
耗神作为上单,仅受到对手26.5%的突袭照顾,排所有上单倒数第二。反观春季赛的扣肉吸引了对手45.1%的突袭火力,而夏季赛EDG的对手似乎对Scout情有独钟,EDG中单被突袭百分比高达61.2%(第一),不得不承认,我们至今没有搞懂这块“吸铁石”是如何炼成的,但这也暗合了EDG围绕羊驼,为其创造发育空间的战术思想。
耗神全场支援50次之多,对各路的支援行动的占比最为平均,皆为22%—25%左右,堪称救火队员,频繁的支援使得其场均补刀差值跌落为﹣10.5刀,但也造就了耗神场均20分钟1.27个击杀、1.77个助攻的上单第一KDA(5.8)。
不止一次,耗神用发育完全的“重装战士”大杀四方,成为EDG的第二道保障。
IM:黑马的底蕴
IM,作为夏季赛一支生力军,一路过关斩将爬到小组第三的高度,尽显黑马本色,终于在残酷的LPL站稳了脚跟。这支队伍有着许多老面孔,“新瓶装旧酒”为这样一支新队伍注入了其他新生力量没有的东西——底蕴。
神似IG“行”是IM
通过六个比赛周的数据对比,我们发现IM的队伍风格带有一丝IG的影子在里面,之前数据解读中对IG战队数据特点的描述为:“团战少、补刀多、突袭少、支援多。”以及“很少会主动性地发动大规模突袭的他们,团战突袭属性会大幅度下降。”那么IM本赛季的打法是怎么样的呢?
IM战队20分钟前团战次数仅为13次,与IG携手位列倒数三、四名,全场团战次数同样很低,团战总次数71次(倒数第一),他们对后期团战的把握更大一些,团战成功率从20分钟前不到50%攀升到60%(第五)。在我们印象中,团战少的比赛可能是经常出现碾压局或者队伍擅长运营,但IM目前的风格显然两者都不是,可以理解为他们用比较不依靠“团战定胜负”的方式来赢得比赛。
这又让人不禁想起IG“四一分带”的体系。
并且,不论是AJ搭档雅典娜还是AJ与白米,IM中上共同承担了队伍50%左右的伤害,另一对有这种表现的中上组合正是IG的肉鸡与姿态,征战过全球总决赛的AJ无疑成为IM队伍的核心,加上经验丰富的两员中路大将,IM的底蕴也正是由他们带来的。
其次,AJ场均10分钟、20分钟补刀分别为63.4刀(第五)和150.6刀(第四),姿态在这两项数据中占据榜首,中路雅典娜场均补刀差值22.7刀,仅次于肉鸡。由于团战少、发育时间延长所带来的补刀优势显露无疑。
“以中上为核心,团战少,补刀多,放养ADC”,正是IM战队神似IG的所在。
然而,IM在20分钟前的突袭行动的十分频繁,团队场均20分钟参战率62.2%的基础上,20分钟前的团战却极少发生,可能的解释就是IM将团队行动分散为一股股突袭力量,与敌人打游击战,一有机会就狠狠出击,支援一到就果断撤退。
神似IG而行动不似IG,在局部瞬间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短时间解决战斗,IM战队的突袭行为取得良好的收益,AJ作为突袭主力军,20分钟前发起了14次突袭,成功率接近60%,其20分钟KDA排所有上单第三为4.29 ,突袭范围更广的中路,雅典娜与白米包揽20分钟KDA前榜两位,其中雅典娜20分钟KDA高达11。
总结以上数据特征,IM的战队风格可见端倪——以中上为核心,放养ADC,团战少,补刀多,突袭频繁。
团队基石
AJ作为上单他为队伍承担了52.2%的突袭火力(第二),但实际上AJ仅仅遭到32人次的突袭(倒数第三),一方面与他频繁的离开线上展开突袭有关,其全场突袭25次,排上单第二,另一方面经验老道的他面对突袭确实临危不乱,对手平均要动用5人次的力量才能在突袭中将他击杀,这无形中又为队友创造了宝贵的发育时间。
也因为IM全队战斗偏多,AJ在小规模火拼中受到127人次攻击(第一),仅死亡13次,在团队需要开团的时候当仁不让,需要分推的时候努力牵制,六周比赛他共有12次开团记录,1次分推,能够将团队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其他活儿也干得不赖,4次MVP(第一)记录是对这个团队基石最好的嘉奖。
画龙点睛的一笔
IM对其ADC的放养策略,间接造就了辅助road的游走打法,他是IM突袭部队的另一柄尖刀,高达65%的突袭成功率加上排名第一的全场23次突袭次数,使他成为突袭效率最高的辅助,并且全场7次支援(第四),常常将命悬一线的队友保下,其游走可谓灵性。他与AJ共同完成了48次全场突袭,成功率高达64.5%,构成IM特有的上野联动体系。
在于NB的比赛中,road两局共发起4次突袭,成功率75%,并且贡献了12次致命控制,他的巴德至今为止上场7次,只失掉1局比赛。
选手对比Mouse VS AmazingJ
AJ与耗神的游走频率相差不多,可以看出AJ的游走更倾向于突袭,而耗神则策应更多一些,但两人大部分的突袭都发生在20分钟前,这也体现了队伍的风格。而AJ在游走的同时竟然还能保持较具压制力的补刀,这当然也与他被对手照顾得少有一定的关系,不过丰富的经验同样帮助他补了相当多的发育。
Carry队伍并不一定要打出足额伤害,相比耗神,AJ场均为队伍提供2次致命控制,虽然占有队伍21%的经济,但发育良好的AJ,承担了近20%伤害的同时,作为队伍坚实的前排,对手倾尽全力都不一定能将其击杀,这无形中给队伍牵扯了很大的输出空间。而耗神大多数时间更偏向功能型上单,打控制,打先手等。
Scout VS Baeme & Athena
Scout为EDG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突袭火力,被突袭63次,面对如此疯狂的突袭,scout做得不能更好了,对手需要耗费5人次的突袭火力才能击杀他一次,并且补刀并不落后太多,在让对手突袭落空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的发育。相比scout,IM的两名中单几乎不知“被突袭”为何物,然而他们的补刀与scout并没有拉开太多。
以伤害经济转化率来对比三名中单,scout的性价比是最高的,而因为队内羊驼伤害爆表的原因,侵蚀了他的伤害占比,实际上他的分均伤害也是比IM的中单要高得多。反观IM,中单作为队内另一核心,无论是baeme还是athena都需要扛起队伍近三分之一的伤害重任,但与scout相比,伤害依然有所不足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值得一提的是IM两名中单的游走都不是特别频繁,大概是IM战队走得最不勤快的几个人之一,但他们对游走时机的把握都十分敏锐,athena的20分钟KDA更是无人能及。
Meiko VS Road
两名辅助20分钟参战率都相当高,其原因却不同,羊驼作为EDG核心,队伍前期的行动几乎都围绕下路展开,并且总能取得优势,妹控的20分钟KDA与参战率自然不低,这也解释了妹控全场游走不够频繁但是参战率高的原因。
而road则体现了IM战队与EDG不同的风格,他是IM前期突袭的核心之一,放养ADC的策略解放了road,全场23次突袭有19次发生在前20分钟,并且也取得不俗的效果,20分钟KDA为2.2,这是20分钟参战率高的另一个原因。
其他辅助关键数据上,妹控与road都十分出色,可能由于英雄组成问题,妹控场均比road多贡献一次致命控制,而在眼位与开团方面,两人平分秋色。
19游戏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