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战刘备,力挽狂澜
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於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郃还阳平……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魏略》
随着张郃加入曹营,五子良将齐聚,曹操对他的评价颇高,—接见就已经用韩信归汉来比喻他,然而张郃投靠时间最晚,一开始也是跟随其余四子讨伐叛乱(如陈兰梅成等)。赤壁后则跟随夏侯渊追逐马超,这些都是比较顺利的仗,直至在巴中遇到劲敌张飞,才接受真正的考验。这一次,善于利用地形作战的张郃被张飞利用地形打得只剩下数十人沿山而跑。此役对张郃的教训非常大,也为他日后成为真正的名将打下基础。
汉中之战越演越烈,刘备挑选一万精兵,分为十部,乘夜向张郃发动进攻,张郃率兵亲自搏斗,刘备也无法打得过他。这时,刘备放火烧张郃的防御工事,诱使夏侯渊前来救火,结果刘备在中途击杀了夏侯渊。主帅新死,曹操尚远在长安,一个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损失惨重,郭淮号令三军,临时推张部为帅,指挥兵马,这才没有被刘济歼灭。张郃虽然为夏侯渊所指挥。但刘备击败夏侯渊时,也说应当擒杀厉害张郃,只杀一个夏侯渊有何用?而且刘备向来重视张郃而轻夏侯渊,这时的张郃显然成熟了许多,用兵得法让敌人忌禅。
料敌机先,屡破诸葛
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魏明帝时代,张郃已成为五子良将仅存的一位,其经验谋略已非昔日可比。加上大多数时候屯守西方(除了曾和司马懿—起打败吴将刘阿)。对西方地势了如指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对魏威胁最大,三郡皆反。然而张郃抓住关键,进逼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虽然同样看出街亭的重要性,却用人不当,派了马谡,马谡屯山而不守要地,张郃一眼料穿其破绽,断其水源。使对手军心动摇,然后进攻,大破马谡,迫使诸葛亮主力撤退,继而收服三郡。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进攻陈仓,曹睿还是派张郃和去抵抗。曹睿十分重视张郃,亲自送行,并专门多拨三万军士保护张郃,又问他如果迟了,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攻下陈仓。然而张郃却说,诸葛亮军粮不足十天,他还未到,诸葛亮就得走了。果然张郃到达时,诸葛亮已撤退。
勇追穷寇,木门殒命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魏略》
大先锋张郃曰:“吾愿往之。”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耳。”……懿曰:“今蜀兵急退,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之,不必挂虑。”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原文为“公只要去,休要后悔。”)
——《三国演义》第—百零—回
《三国演义》中讲诸葛亮笫五次北伐,因李严故弄玄虚,迫使诸葛亮回师,张郃奋勇追之,结果于木门道中伏,身中“万箭齐发”,做了第二个庞统。据演义的描述,这次的迫击是张郃强烈要求的,司马懿反而阻止,最后阻止不了,还在事后怪自己。然而,在裴松之注引的《魏略》却有截然相反的记录,说是司马懿命令张郃去追,张郃不同意,但司马懿强令他去追,由于司马懿军阶比他高,张郃只好奉命行事,果然遇到诸葛亮的埋伏.中箭身死,对于归军勿遏(追?)这个道理,司马懿这种级数的人物不可能不懂,诸葛亮的归路有多险要,司马懿也不可能不知,明知如此,却硬使张郃去追,完全可以推测他是借诸葛亮之手杀掉张郃,除去大魏的栋梁,当然,司马懿究竟有没有图谋篡魏,即使有,是何时起此心,从来都众说纷纭。而且历史人物的心理是变化的,当他到了某个境界,想法又会不一样,因此司马懿在此时就处心积虑,实在难说,反正如果依照《魏略》的说法,则司马懿应当负起张邰战死的主要责任,而大魏五子良将至此全部归西。
19游戏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