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3》吸引了很多骨灰级玩家,大部分玩家们在游戏探索期间发现了一些游戏小细节,这里为大家带来玩家“最美的黑骑士”分享的太守自动守城方法及部分小细节玩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送上几个细节小贴士,再来大局观正文:
小贴士:
重视手动合战,往往是玩家以弱胜强,扭转局势的关键。本作中ai不断提升,留给玩家操作的优势不断减少。而手动合战算一个关键。
A.键盘上的ctrl真的很重要。在大地图ctrl键加上鼠标左键能框选一堆部队,然后就当做一个单位统一进军了。别一个个点啦。很累的啊。小地图上手动合战也常常用到。7、8个部队,不统一编队真的大丈夫吗!
B.在小地图上手动合战,只要你使用了上面的ctrl控制多目标,那么你等于同时使用了编队功能。类似dota中的cctrl1 ,之后用键盘上的1 2 3就可以选取你的部队啦。很方便,大大提升了游戏的顺畅感和大战的爽快感。
C.在小地图上操作,想站口袋阵,想勾引敌人然后偷家,或者想放火。是不是看不清自己人,找不到自己的关键部队。大屏幕的右上方取消武将头像的小勾勾,点了有奇效,用过了你就不会忘了这个功能了。我只能说用了之后我的微操信心高了一倍。
按空格暂停。没必要按即时战略玩
讲些小细节,该讲讲大局观了。
本作需要大局观,没有大局观的话,即使你选的是古代武将这种imba,也无法辅佐自己的主公或者自立统一。这代统一较难,不然你看贴吧里有几个人声称统一了的。
ai特点1:
ai会在你刚起身攻打别家时立马攻打你,按以往先挑个弱的欺负,放别的不管,收拢人才然后再战的思路,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你时刻都得小心某个动都不动的势力,趁你不备,捅你的菊花。
威胁程度:4颗星
评价:把玩家爱用的一套计策用到自己身上了,ai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应对:在有能力的时候,保证君主能够参与关键城市的防守,手动合战。以少打多打的过才能不被这些捅菊花的家伙掣肘。
另外:如何处理:太守不主动守城的问题?
我用的方法: 当玩家接到军师通知,敌人来攻,即可派兵出城了,目标是本城的防御,也就是目的地本城,这样可以很省心.
如果你舍不得那点原地不动的粮食,那也可以再操作细腻点,卡住时间点出城。
但是有时候如此细腻是行不通的,因为你可能还要参加别的手动合战呢.
ai特点2:
ai会集结优势兵力爆发最强一波团,所以玩家以往以“优势兵力,以强碾弱”的思路被ai如法炮制,大刘表30w大军孙坚20w群起而攻你,绝望就一个字。
威胁程度:5颗星
评价:ai不打则以,一打打得你挂机。
应对:1、有大局观和忧患意识,在敌人群起而攻之之前和某国搞好外交关系。远交近也交。
不喜欢外交的同学,需要有意识地占领有利地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重地,以免腹背受敌。
2、手动合战,以少打多。亡国或者不亡国,看手合的技术了。
另外昨为君主要时刻保持能进政厅,任免,人物异动的能力,这样才能调兵遣将。
ai会在你拥有四分天下或以上的时候,成立“反玩家联盟”,那酸爽,会在玩家形式一片大好的时候,让你四面楚歌,到后期依然有十分的挑战。让人看看对手四面八方的兵潮,然后点开开始选单的冲动。
威胁程度:5颗星
应对:控制自己的发展速度。先除去威胁最大的势力,把地理上没什么发展前途,没法和你抢地盘的势力关系搞好。
比如南方的士氏,西边的刘璋,没收就别去收了,图中原才是王道。因为中原城市密集,在本座一城一队兵的设定下,中原城市能联合起来打出最高爆发而没有什么兵粮方面的顾忌。如果是建宁那种地方,占了跑过来都没粮了,时局也瞬息万变不是当时的情况了。
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城市,边远的城市,只要没有对玩家造成威胁,可以选择性放养。
贴士1:
本作不能运兵我不习惯。我不喜欢没有长途奔袭,直捣黄龙的感觉。
应对:
确实----本作不能“运兵”,但是可以长途奔袭。
因为可以运粮!其实本作可以方便地可以补给粮草,但是不是自动靠在城市边缘就能补给的。
操作:
任何你出征的部队只要进军到了属于你自己的城池都可以"再编制"(鼠标左键该部队会多个再编制的选项)
粮食可以在任一你控制的城市补给,但是需要你手动点击某一部队然后再点"再分配" 即可补充粮食.
评价:
我认为,前线补给可以满足不能运兵的遗憾.
足矣支撑玩家的支援战术,奇袭战术.屯兵战术。
但是前提是你国库富足,有粮足以支撑你的长途奔袭。
贴士2:
如何应对前线钱粮不够?
现象:
本座是每一城有一个粮草和一个钱库的储存制度.所以打着打着前线就粮食吃紧了.而后方貌似没有什么动静。
应对:
本座运粮相当方便,只需要君主进入任一城市政厅,进入"物资"选项,"钱粮分配"即可.完成分配. 所以只要有钱粮,,前线的部队不再担心钱粮问题.
评价:
本座可以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运粮,配合我上面所说的"再编制"补粮了,兵力不能运但可以支援可以补粮食,比如重新加上150天粮食然后继续打,特别好.
以上就是玩家总结分享的玩法提示,希望对玩家们有所帮助。
19游戏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