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一夜,饿昏了
何去何从,谈谈吧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儿啊
6月4日凌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公安局盱城派出所接到出租车司机报警称有一伙年轻人有传销嫌疑。民警赶往现场,发现8名孩子全部穿着一身迷彩服。报警的两名出租车司机称他们当晚从淮安市区坐出租车到盱眙,现在却没有钱支付车费,怀疑这些年轻人从事非法活动。而进一步询问后,民警们意外发现这8人来自于淮安同一个网瘾治疗中心,他们是趁夜出逃的,为此,他们还将值夜教官绑了起来。
一次“有预谋”的逃亡:出逃前几天,有人特意练捆绳
在民警们的盘问下,孩子们很快“竹筒倒豆子”般交代了个清清楚楚。这些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有句容的,有宝应的,还有浙江乐清的,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才15岁,都是被家长送来戒除“网瘾”的。但是这班小子很快发现戒网的日子难熬无比,于是暗地里策划他们的逃亡计划。
6月3日晚上,他们中的五六个少年找了个机会,一拥而上,对值夜班的教官发动“袭击”,先将教官蒙在床上的被子里,随后用绳子将教官五花大绑,惊惶失措的教官不知这些学员还想干什么,急得大喊救命……听到教官喊救命,怕自己的逃亡计划败露,有人对教官动了手,不过下手不重,一边打一边还说“对不起”。
这显然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外逃,有学生称,事发前他在学校看到过别的学生拿绳子反复训练捆绕动作,后来才反应过来是为了捆绑教官作准备的。不过在看到教官被成功“制服”后,那几个人又从教官身上取到了大门钥匙,他也就和“同学们”一起逃了出来。而据警方透露,当晚共有14个人趁夜逃出了中心的大门。
一种“被逼”的抗争:嫌饭菜差、教官凶、生活太枯燥
据逃离学校的学员称,他们大多是初中、高中的学生,因迷恋上网被家长送到戒治中心戒除网瘾,家长与学校一般签订为期半年的戒治纠正协议书,一次性缴纳18000元的费用。几个人都是刚到学校两三个月,他们每天日程是体能训练、拉练、上英语口语课、心理辅导课、书法课、学《弟子规》等,如果不听话,就会被教官用戒尺打手心,课外活动主要就是打球。每天由3个教官轮训。早晚吃的是馒头和稀饭,中午一般是一荤一素和菜汤。
生活上不好说什么,学员们主要是受不了学校的单调枯燥的环境和高强度的训练。他们唯一喜欢的心理课教师现在又请了长假。他们称,自己其实并不是家长和学校想象的那样是网瘾太重,只是有时是不满意家长的做法和说法,故意上网找乐趣的,不上网也没有其他有意思的地方可去。
在逃出了戒网中心,14名学员跟随着他们的班长付翔(化名),因为班长是盱眙人,他们就分乘3辆出租车赶往盱眙。到达盱城后已经是次日凌晨了,有1拨人走散了,一时无法联系,更没办法支付车费,只好在街头瞎晃,而出租车司机发现不对,就报了警。
结局叹无奈:孩子想回家 家长想送回网戒所>>
一个“很无奈”的结局:孩子们想回家,家长们想送回“戒网”中心
6月4日凌晨,当事学生翁伟的母亲连夜赶至盱城,领走了自己的孩子,她还为这些学生付清700元打的费,并为其他的孩子留下200元零花钱,其他家住沐阳、江阴、扬州、苏州及浙江省的另7名学生的家长也相继接到了盱城警方的电话。
6月4日下午,学员王正亚的爷爷来到派出所,家里让他不要带孙子回家,因为这个“不争气”孙子已经是第二次被送到这个戒网中心了。孙子平时一心玩网络游戏,没有心思念书。随后赶到派出所的姚兵母亲哭泣着告诉民警,她的孩子痴迷网络小说,曾28个小时连续上网,原来很好的成绩直线下降,怎么劝说都没有用了。望着母亲伤心地用衣袖抹眼泪,倚在门框上的姚兵垂下了头。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难念的经。7个学生中有近一半来自单亲家庭,其中有一位母亲在丈夫车祸去世后,靠自己在服装厂加班加点挣钱,为了给孩子戒网,她拿出自己要做三年工才能挣到的钱为孩子报名。
同一天下午,事发网瘾戒治中心三位负责人赶到盱城派出所。一负责人称,他们在昨天晚上11点接到学生逃跑的消息后,校领导班子一夜没有合眼,教官被捆挨打鼻子流血,他们更担心家长来向他们要孩子。学校虽然组织学员训练,但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学校也经常做些让孩子娱乐的事,让他们打球玩。
在校方要带走这些孩子的时候,在场的家长表示同意,但是这些孩子没有一人同意回校,家长孩子在派出所哭成一片。后在警方、校方及家长的沟通下,经家长同意,校方与警方办理交接手续后将全部学生带回。
什么是“网瘾”?
“网瘾”原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不过,由于某些不法业者恶意炒作、无照经营“戒网中心”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该说法已于2009年12月被卫生部疾控局明文予以否定!
在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上网指导》中,否定了“网瘾”的定义,认为目前“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卫生部同时提出,制订严格的干预原则,防止不当、非法“戒网”对青少年造成伤害。其中就包括严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如封闭、关锁式干预),严禁体罚。
卫生部叫停“电击治网瘾”引热议>>
“网瘾”治疗“名人”
陶宏开:生于武汉,1964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在红安县当了10年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陶宏开考入母校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历史专家章开沅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他应美国密西根大学之邀,作为访问学者前去深造,此后定居美国。2002退休后回到母校华中师范大学担任特聘教授。
经典言论:网络游戏“***论”
2009年7月16日上午,陶宏开在央视电话采访中,将网络游戏的消费比作“***、摇头丸”的消费,节目播出后,陶宏开陷入游戏玩家的重重围攻之中。论战从网络扩大到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至今不休,获赠外号“反网瘾斗士”。
杨永信:临沂人,1962年出生,已在第四人民医院工作20余年,专业是心理精神卫生。他创办的闻名全国的网戒中心全名叫“中国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独家绝活:“电击治疗网瘾”
2009年5月份,中国青年报的《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谁都想在网瘾治疗市场分杯羹》、《“戒网专家”杨永信电击治网瘾引发争议》三篇连续报道见报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将“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治疗网瘾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
杨永信自称独创的“醒脑电疗”非常安全,但从网戒中心走出去的孩子都称“让人生不如死”。卫生部随即发出通知,明确叫停全国范围内所有网瘾电疗法。
卫生部:治网瘾禁体罚 网络成瘾定义不明
来源:扬子晚报
19游戏网整理报道